《新福爾摩斯》
《黑鏡》被奉為“神劇”
“看英劇的瞧不起看美劇的,看美劇的瞧不起看日劇的,看日劇的瞧不起看韓劇的,看韓劇的瞧不起看港劇的……”這是網上一句辛辣的總結,雖然難免武斷和片面,但多多少少反映瞭“英粉”的優越感。
追英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播出時間短、集數少,團隊不固定導致即便是大熱劇集也不一定能夠按時制作續集,然而英劇卻有著足夠驕傲的本錢———論文藝范,生於戲劇之鄉的英劇從來不乏文學資源;論重口味,類似“首相和母豬做愛”的劇情讓還停留在“露點”尺度的美劇顯得弱爆瞭;加上英國人無與倫比的諷刺和揶揄能力,以及對人性、現實、歷史的深入挖掘,讓人忍不住驚呼:“人類已經無法阻擋英劇瞭!”
三分“文”
“美劇再多幽默風趣的臺詞,也抵不過英國人信手拈來的一句莎翁經典。”此話不假,在英劇這個徹頭徹尾的“文藝青年”面前,美劇隻能淪為單調乏味的“普通青年”。有別於美劇中隨處可見“英雄主義”和“個人主義”,充滿濃鬱復古氣息的英劇顯得更具人文關懷,源遠流長的英國歷史和豐富多樣的文學著作為英劇蒙上一抹絢爛的色彩。
案例解析:《唐頓莊園》、《佈萊克書店》
“看英劇最舒服的地方在於,猶如在看一個圓熟的果實如何慢慢打開,綻放芳香,那是不徐不疾、不慌不忙的一種姿態。”用這句話評價《唐頓莊園》一點都不過分。既有靜止優美的風景畫,又有上世紀初英國莊園文化的再現,還有社會風情的描摹,更有舉手投足都充滿文化氣味兒的英倫調調。這部描寫貴族生活的電視劇,讓威廉王子和王妃都成為粉絲。如果王室成員都如此熱衷於追看一部以舊式貴族生活為題材的連續劇,那電視劇裡的細節要多麼考究才能經得起考驗?
英劇就是如此驕傲而自我,雖然遠沒有美劇那麼親民,但它常常提供豐富的背景,足夠你用很長時間來回味,像《佈萊克書店》裡的笑話不少便來自狄更斯的小說、莎士比亞的喜劇,劇中的二手書店更像是倫敦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
兩分“潮”
傳統和時尚往往隻隔瞭一層紗,英劇卻極其巧妙地將這層紗捅破。時至今日,英劇依然在復古中創造著潮流。這種“潮”,不僅僅是網上流行的“英倫范”,更是一種思維的前衛———英國人貌似古板的面孔下,依舊有著“生活在時代前沿”的態度,以及從未受到束縛的想象力。
案例解析:《屋事生非》、《神秘博士》
實際上,英劇在體現“潮流”上確具有超前意識,1999年的《屋事生非》就是英式 “宅劇”的經典之作。古怪漫畫傢Tim和無業作傢Daisy假冒夫妻租到一套公寓,故事就圍繞著他倆的生活和微妙發展的關系展開起來。《屋事生非》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獨特的視覺風格和對流行文化的頻繁引用,劇中充滿對Cult片、漫畫、遊戲、音樂的致敬,所有出現的漫畫傢、樂隊、主人公玩的遊戲和習慣動作都能找到出處,這些趣味十足的宅男特色使得該劇不僅在英國本土贏得大量粉絲,還得到瞭美國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強烈推薦。
英劇對科幻題材的掌控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全球影視行業也屬於翹楚———最長壽的科幻劇《神秘博士》早在1963年11月首次登場,多年來受歡迎程度一直不減,其中各種高科技、各種智取邪惡的橋段,都讓人們大開眼界。
基因解碼
雖說英劇向來不乏簇擁者,但在全球范圍內如此揚眉吐氣甚至上升為文化現象,也是近兩年的事兒———先是《新福爾摩斯》成功融合瞭英劇的傳統和美劇的現代特色,在風格化方面堪稱完美;接著是原汁原味的古典英劇《唐頓莊園》在艾美獎和金球獎上斬獲四項大獎,並被吉尼斯世界紀錄收錄為“2010年全球最受好評的電視劇”;而今,一部《黑鏡》更是在微博上紅透半邊天、豆瓣評分高達9.3,被網友封為“讓人寒毛倒豎的神作”…… 究竟是什麼,讓全球如此多的劇迷拜倒在英國佬的石榴裙下?
兩分“腐”
“同樣是英雄鬥魔王:如果英雄和女主角滾瞭床單,那是美劇;如果英雄才是真正的大魔王,那是日劇;如果英雄和女主角是失散多年的兄妹,那是韓劇;如果英雄和大魔王同歸於盡,那是港劇;如果英雄和大魔王滾瞭床單,那一定是英劇……” 這是盛傳於網上的一個段子,雖是戲謔,卻也道出瞭一定道理———英劇對拿捏同性間的曖昧關系得心應手,到瞭讓“腐女”們欲罷不能的地步。
案例解析:《新福爾摩斯》、《梅林傳奇》、《我欲為人》
在今夏最熱的BBC電視劇《新福爾摩斯》中,福爾摩斯與華生之間的火花無處不在,房東太太對他們的關系不止一次表示懷疑,兩人一起上餐廳也被老板誤認是在約會。編劇的立場相當鮮明———以制造“閑話”為終極目的。同樣出奇制勝的還有今年推出第四季的《梅林傳奇》,編劇將傳說中的“梅林老頭”改成一個翩翩少年,他為王子赴湯蹈火、孤身犯險,這真是中世紀單純的主仆關系麼?
剛播完第四季的《我欲為人》亦是如此———狼人跟吸血鬼住在一起,相依為命,不惜為對方而死,惹得不少人拿他們的關系說笑,再加上飾演喬治的拉塞爾·托維是個出櫃的同性戀,一時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英國同性戀雜志《GT》還請主角登上封面。
三分“賤”
在某種程度上,美劇更加誇張,口味更重,但總是無法表現出英劇那滲透骨髓的“賤”。不看英劇,你根本想象不到,英國人身上有著如此悶騷刻薄的勁兒。英劇中的人物喜歡拿自己開涮,在辛辣的諷刺背後蘊含深刻的反思。《是的,大臣!》和《是的,首相!》這兩部姐妹電視劇,雖然距離首播已有30年時間,但今天看來仍然深刻,足見當中的諷刺力度是多麼深刻入骨。
案例解析:《是的,大臣!》、《黑鏡》
英劇“嘴賤”,連國傢和政府也逃不瞭被諷刺的命運,但英國人對“嘴賤”的寬容,則是一種紳士精神的延續。“老劇”《是的,大臣!》牽涉到英國的政治體制中政客文官之間的鬥爭,劇情對政治的諷刺讓人拍案叫絕,如談到英國外交,臺詞說道:“英國500年來一貫的外交政策,就是創造一個分裂的歐洲。過去我們和荷蘭聯手打西班牙,和德國聯手打法國,和法國意大利聯手打德國,和法國聯手打德國意大利。分而治之過去有效,現在也是如此。我們得分裂歐共體,在外面分裂不瞭,就加入歐共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該劇播出瞭之後,撒切爾夫人非但沒有生氣,還親自參與其中演出瞭一個片段。
事實上,英國人對幽默的定義比許多國傢更加寬泛,更加包容,觀眾看的時候覺得無比誇張,細想起來又分明是對生活的精確寫照。一邊痛揭自己民族的缺點,同時一言一行飽含驕傲,這更是一種難得的文化自信。神劇《黑鏡》無疑也體現瞭這種“自信”———劇中,英國首相居然和一隻母豬做愛,並現場直播給全世界……試問,這樣的尺度放在其他國傢,能播出嗎?
集體爆發
《新福爾摩斯》跳票(註:制作延期,不能按時播出)瞭,《IT狂人》跳票瞭,《米蘭達》跳票瞭……過去一年堪稱熱門英劇的“跳票之年”。放瞭觀眾一年鴿子,英劇終於在2012年迎來瞭人品大爆發———不僅三部跳票巨制今年集體推出新一季作品,就連稱霸艾美獎、金球獎的《唐頓莊園》也宣佈今年九月推出第三季,經典老劇《梅林傳奇》也推出第四季,號稱今年新春最給力劇作的《黑鏡》也如一匹黑馬殺入戰團……
英劇確實火瞭,短短半年時間裡,“美主菜、英甜點”的觀劇慣例開始被悄然換位。如今,《唐頓莊園》、《新福爾摩斯》在IMDB上評分逼近滿分,《黑鏡》更被網友尊為“神劇”,在中國諸多視頻網站上評分也不低於9.5分,還一度成為微博熱門詞條;在美國,包括吉姆·帕森斯在內的不少美劇演員都在追看英劇,而大衛·伯倫納茲等明星更是主動向英劇拋出橄欖枝,表示“想成為《唐頓莊園》裡的美國牛仔”。
英劇小貼士
和美劇類似,英劇也有“季播”的運營模式。美劇分季(SEASON),一年一季,一季大約二十三集左右;而英劇分輯(SERIES) ,一年一輯,一輯大約六至九集,如《唐頓莊園》每季約為7至8集、《新福爾摩斯》和《黑鏡》每季約為3集。相比之下,英劇更為短小精悍,重質不重量。這也是為什麼英劇極少出現美劇、韓劇中的“爛尾”現象,因為創作者不必絞盡腦汁拖長情節、加入新角色和新懸念來制造噱頭,將故事寫完即可。
在《衛報》所做的對英國電視現狀的調查專題中,英國人指出當前英劇的三大致命傷分別是:對於少數群體缺乏表現;播出時間太短、集數太少;劇作結構過於固定,受傳統戲劇的影響太深。所幸的是,善於反思的英國人這兩年在擺脫“戲劇腔”上做得非常成功。